成都花间堂酒店一期,散点叙事空间呈现 / RSAA/庄子玉工作室
发布于: 2019-11-29 类别: 转载自: 建日筑闻 4982

© 存在建筑

© 存在建筑


成都,天府之城。这座长期由平原意向主导的城市,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开始拥抱其周边的山脉。蜀山之形,因其连绵飘渺而深入人心。此次我们设计的成都花间堂酒店,作为万科近郊大盘“天府万科城”首开区的重要公共建筑,它既身在都市之中,又与蜀山对话,并融入其中。山既是居、居亦是山。在这个空间体验的容器中,我们试图以建筑途径拥抱蜀山之灵。

 

© 存在建筑

© 存在建筑

空间意向

成都花间堂酒店分期完工后整体鸟瞰图


不同于西方观念中硬朗、固化的山形态,在东方的观念中,山是流动的。时间不再是一瞬,而是万亿年的跨越,带领我们来到今天的场地。于是,山不再只是山,它是云,穿行于天地之间;它亦是气,回归人间,流动于传统正交体系的院落缝隙之间。这种理念促成了成都花间堂酒店在平面布局上的正交与流动二元体系的第一次叠合。


体块生成图解动图模型

© 存在建筑© 存在建筑


基于这样的图底关系,项目在东西向主轴线和基于南北时间轴线关系产生的空间序列展开。看似随机的流动性在空间产生,项目内部整合了大量古典园林散点与建筑的关系,同时呼应场地,形成颇具传统东方仪式感的品质空间。


© 存在建筑


自入口竹林进入场地,在景观的掩映中,会经过一系列沿湖景墙。流动的飞檐串联起墙体与景观以及临湖的框景茶室。沿湖而行,南面的建筑形态与路径相关联,步移景变。行至展示前厅入口,两侧不同标高的檐口在此交汇。


© 存在建筑


建筑的主入口是有一定对称感的内凹形态,设计将沿湖公路以轴线的形式延续进来,与屋顶结合呈现出宛若山的倒影形态,再通过对称水景等手法强化了主入口的仪式感和品质感。随着两侧景墙的闭合形成第一重入口及框景关系,游人由此进入室内。


© 雪尔空间-唐曦


向东穿过一系列由南北向墙体形成的空间序列,游人可进入主要展厅,同时北向进入叠水庭院。作为中国传统游廊空间的变异,成都花间堂为游人创造了自由愉悦的游走状态和去世俗化的空间体验,这种体验本身宛若“游园”。项目中部设有宽敞别致的中央庭院,一系列基于游廊空间变化产生的景观变化,造就了具有画面感的连续空间。 


成都花间堂的散点叙事空间呈现

© 存在建筑

© 存在建筑© 存在建筑


穿过墙院体系的过程中,光影在变化,空间的纵深也在变化。进院的层次越多,空间的每一重体验和阅读维度的叠加越多。在此层面上,设计回应了东方文化中的院落空间。在整个空间体系中,我们基于一种“开敞-压抑-再开敞-再压抑-而后再度开敞"的空间感觉,呈现出室内-室外-半室内的空间序列。这一系列空间结合游走的顺序和体验逐层递进,向游人展现出一幅具有散点透视关系的、与时空交织的“长卷”。


我们希望这幅长卷能为受众呈现出在叙事性层面递进的体验。建筑的形式本身也是山水的演绎:山的连绵,水的流动,空间随着檐脊的变换时而陡现、时而隐匿。


© 存在建筑© 存在建筑


之于整个大的规划层面,设计利用沿高速路营造的山丘、高大的植被来隔绝外界的干扰,营造出一个静谧的整体内环境。再通过内部湖面的营造,以及北侧龙泉山脉,形成依山傍水的整体落位格局。


© 存在建筑

© 存在建筑


项目地块包括酒店客房、酒店公区以及住宅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需要内闭的格局。根据三个部分的建设体量、建设周期、景观视线需求以及私密性要求,形成自西向东依次布置的规划格局,其中酒店公区部分为最先呈现的展示中心部分。


© 存在建筑


根据一期酒店公区作为展示中心的功能需求,酒店公区的整体平面布局,需要形成一条以内庭院为核心的环形动线。我们把这种环形布局设计为一个环绕上升的形态,在整个环绕流线上,人的视线随建筑屋顶逐渐变化,最终视线完全越过建筑屋面望出庭院。  


© 存在建筑


这时,游人可以看到湖面与远处的龙泉山脉,这个视线游移的过程也造就了建筑屋面与周边山水景观之间的不同场景。这种环状上升的建筑形态,使得人们可以站在建筑外侧透过屋顶看到内庭空间及立面,形成介于建筑立面与顶面之间的观察视角。


© 存在建筑


这种透过建筑屋面自外向内及自内向外产生的特殊游移视角,使得屋面与屋面、屋面与周边环境之间产生一种特殊的形式关系。基于这一特殊性,我们将建筑屋面设计为与周边连绵山体呼应的形态。


© 存在建筑


在建筑的大屋面下,一系列由通透幕墙围合而成的正交空间,满足了功能的实用性、建造的便利性需求,形成了面向湖景、内庭院的景观视野。设计师在玻璃体之间及檐下设计一系列灰空间,通过景观灰砖墙体形成对视线的遮蔽、引导,并产生框景,从而为游人带来了丰富的建筑空间体验。建筑的形式逻辑与周边景观高度统一融合。


建筑外界面由挑檐和通透的幕墙构成,突出建筑屋面本身的形式感,以及其与周边山体景观的呼应关系。在建筑的内庭院,檐下设置了一圈仿木格珊,强化了内庭屋顶弧线的同时,营造出具有一定通透性的私密禅意内庭空间。


© 存在建筑

© 存在建筑

© 存在建筑


作为独立建筑体量,SPA区通过墙体的围合形成二次线性空间。无边水池位于沿湖流线端头的高点。通过出挑的建筑屋檐,自无边水池远望,会产生框景化的湖景视野 水池整体上呈现出挑的趋势,增强了建筑在沿湖界面的层次感。辅以堆坡设计,整体建筑体量在山体内凹的空间形态中突出。


© 存在建筑

© 存在建筑


RSAA/庄子玉工作室 x 散点叙事立面长卷

利用中国山水画长卷中对于景观与空间流动感的营造手法,对场地空间类型样本进行重组,尝试了另一种空间可能。传统山水长卷中的散点透视画法,在一幅画作中展示了多重空间叙事叠合的可能性。这与当下建筑项目开发所面对的多元需求、多重场景的运营诉求不谋而合。在这个长轴空间上,故事、事件与生活如画卷般徐徐展开。


三个项目轴测图

《清明上河图》中的散点透视


铜陵山居

檐下空间与山体的呼应、卧室交叠的外墙、中断二分的屋脊与庭院、入口挑高的铜门、末端飞檐与山体的对话,这一个个独立的故事线索成为横向关系中连续的画面。


铜陵山居的散点叙事空间呈现

铜陵山居立面中的散点透视


林盘行馆

作为叙事的载体,铜陵山居的展开面显然十分有限,林盘行馆作为建筑体量几十倍于铜陵山居、功能形式更为丰富的酒店业态,其“画卷”俨然需要更宽广的纵深。在设计之初,结合地块的基本功能划分和排布,设计了一套与功能体块对应的“功能长卷立面”。在其背后,是不同功能结构对应的空间叙事体系。


林盘行馆的散点叙事空间呈现

林盘行馆的空间叙事立面长卷


屋檐作为一个重要的空间整合要素,使二维化的“功能长卷立面”实现了在三维空间的多向延展。这一系列的空间交叠关系中,传统林盘背山望水,林木其间,屋院融合的空间特质得以再现。同时丰富的空间变化又给建筑带来了当代空间体验与全新空间类型。在成都花间堂中,屋、檐、水、树以及人,都变成了这卷曲长卷中流动的元素与意向,游人与建筑、自然在此融为一体。


成都花间堂的散点叙事空间呈现



项目图纸

总平面图

平面图

东立面图

南立面图

剖面图



项目信息

建筑师:RSAA/庄子玉工作室

地址:成都,四川

建筑面积:16119.78㎡(一期2759㎡)

设计时间:2019年

总投资额:1.4亿人民币

建筑及室内设计主创团队:RSAA/庄子玉工作室

项目主创:庄子玉、戚征东、李娜

建筑设计部分:赵宇、夏渤洋、范宏宇、陈晔(实习生)、梁灵洁(实习生)室内设计部分:赵欣、徐嘉瞳(软装顾问)、王馨茹、蔡薇、郭镇荣、靳若兮

规划及景观概念单位:RSAA/庄子玉工作室、Sasaki Associates

建筑施工图配合单位:重庆长厦安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室内施工图配合单位:珠海明德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景观方案及施工图配合单位:重庆尚源建筑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建筑施工单位:福建陆度建设有限公司

室内施工单位:重庆加圣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幕墙施工单位:四川宇飞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照明设计单位:中奥光科(北京)国际照明设计有限公司

效果图配合单位:北京见素视觉数字技术有限公司、成都造梦空间装饰设计有限公司

业主单位:万科(成都)企业有限公司

摄影:存在建筑-建筑摄影,雪尔空间-唐曦

摄像:搜狐极限探索工作室


编辑:韩爽,莫因同

*本文由RSAA/庄子玉工作室授权,标题及板式由编辑编排

转载或任何形式的引用文字及图片请联系RSAA/庄子玉工作室

文章内容为本站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info@cidip.cn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