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第八届中华设计奖赛事公告


第八届中华设计奖以“智创未来 设计共生”为主题,强调以智能化创新为驱动,探索设计与智能科技的深度融合,追求设计赋能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等多方面的和谐共生,激发设计师对未来场景和产品的独特思考与创造,为构建更具创新性和可持续性的未来提供优秀的设计解决方案。

 

一.赛道设置

第八届中华设计奖下设四个赛道,分别为 “常设赛道”、 “职教赛道”、 “高教赛道”以及“产业赛道”。

四个赛道获奖作品将进入本届大赛的最终评审阶段进行再次评审,具体条款请参阅各分赛细则。

此举意在激励年轻设计师充分发挥其创新与设计才华,同时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承。大赛希望能够培养更多的设计人才,将优秀的设计作品推向更广阔的舞台。

为深入挖掘和展示各地丰富多样的文化特色,通过设计力量推动地方文化传播与产业发展,四个赛道将持续发布新命题,详情请关注大赛官方账号更新动态。

 

 

二.参赛对象

1. 中华设计奖“常设赛道”

面向海峡两岸、港澳及海外设计机构、企事业单位、商业组织、个人原创设计师及院校师生(含职教赛道和高教赛道参赛群体),设立产品组与概念组。

 

2. 中华设计奖“职教赛道”

面向职业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在校学生,参赛者须选择中华设计奖“常设赛道”或中华设计奖“产业赛道”一个或多个命题进行创作分别投稿。

 

3. 中华设计奖“高教赛道”

面向海峡两岸、港澳及海外普通高校全日制在校大学生,参赛者须选择 “常设赛道”或 “产业赛道”一个或多个命题进行创作分别投稿。

 

4. 中华设计奖“产业赛道”

面向海峡两岸、港澳及海外设计机构、企事业单位、商业组织、个人原创设计师及院校师生(含职教赛道和高教赛道参赛群体)。

 

 

三.奖励机制

第八届中华设计奖奖项设置产品组奖项、概念组奖项以及特设奖项,“常设赛道”“职教赛道”“高教赛道”“产业赛道”获奖作品会师终评角逐大奖。(部分赛道设置单独奖项,详见各赛道专题页面公告。)

本届中华设计奖获奖作品将有资格被收录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分册《中华设计年鉴》之中,具体收录细则另出。

 

产品组:

金奖(1项、10万元/项)

银奖(2项、3万元/项)

铜奖(3项、1万元/项)

新锐奖(若干、3千元/项)

优秀作品奖(50项、发放证书,最终数量根据评审结果而定)

 

概念组:

金奖(1项、10万元/项)

银奖(2项、2万元/项)

铜奖(3项、1万元/项)

新锐奖(若干、3千元/项)

优秀作品奖(50项、发放证书,最终数量根据评审结果而定)

 

特设奖项:

最具有商业价值创意方案:6项、10万元/项

 

四.组织单位

指导单位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交流局

浙江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主办单位

中华设计奖组委会

承办单位

上海宜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

浙江省中华职业教育社

杭州市中华职业教育社

宁波市国家大学科技园

 

五.评审委员会

大赛评审委员会由海峡两岸、港澳地区、海外资深专家组成,负责制定大赛的评审规则及评审办法、遴选本届大赛评委成员、审核最终获奖名单等。大赛组委会邀请来自设计、文化、投资、创意产业等不同领域人士担任大赛年度评委,评委在大赛评审委员会指导下开展评审工作。

 

主  任:

鲁晓波   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院长

教育部设计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设计学科评议组召集人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副主任:

余隋怀   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玉麟   台湾设计联盟理事长

张来源   教育部职业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

李加林   中国现代织锦创立人

 

评审委员(排名不分先后):

宁  钢   景德镇陶瓷大学原校长

李若梅   湖南工业大学副校长

范圣玺   同济大学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孙守迁   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段胜峰   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卢纯福   浙江省高等学校设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赵 超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季 铁   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胡  飞   同济大学创意设计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覃京燕   北京科技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韩 挺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罗仕鉴   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工业设计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曹  雪   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原院长

陈正达   中国美术学院教务处处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魏  洁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 江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设计学院院长

张 明   南京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朱旭光   浙江理工大学启新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高  扬   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副院长、教授

王伯勋   澳门城市大学创意设计学院执行副院长、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 斌   中国旅游协会旅游商品与装备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邓 嵘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高尔东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副教授

罗 成   浪尖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郭介诚   台湾设计联盟秘书长

林鑫保   台湾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潘怡良   中国原创时尚品牌联盟主席团主席

刘荣禄   台湾室内设计协会荣誉理事长

卓士尧   彼上国际创始人

特邀评审:

李淳寅   亚太设计师联盟联合主席、世界设计组织前主席

卢西亚诺·加林贝蒂  意大利工业设计协会主席

 



第八届中华设计奖“常设赛道”竞赛细则

一. 比赛日程

征集:2025年3月28日-7月28日

评审:2025年7月-8月

颁奖:2025年8月-11月

 

二. 赛道命题

1.文化创新

让传统活在当下,让文化创造未来。本届中华设计奖“文化创新”命题鼓励设计师以传统文化为内核、现代科技为工具,通过创新思维打造兼具文化价值与市场潜力的解决方案,推动文化资源向产品化、服务化、数字化转型,赋能乡村振兴、城市更新与可持续发展。

核心主题方向

文化产品创新:非遗创新产品、新国潮美学产品、可持续环保产品

文化服务创新:乡村文旅体验设计、城市更新文化服务、交互服务设计

数字文旅创新:文化遗产数字孪生、文旅元宇宙场景、数据驱动文旅服务

作品类型参考

数字非遗产品、手工艺品、非遗文创周边

国潮生活用品、服饰、配饰、文创潮玩

环保材料产品、循环设计产品、低碳文化用品

文旅体验路线、民俗节庆IP互动体验项目、智能导览与AR解说系统等

文化空间设计与运营方案、数字艺术装置等

提交内容:

文化价值阐释:需清晰说明作品的文化内核、创新点及社会价值

不少于300字,逻辑清晰,语言简洁

设计方案完整性:

产品类:需提供3D模型/实物图+技术实现说明

服务类:需提供系统框架图+场景演示视频(3分钟内)

原创性与合规性:

作品需为原创,未参与过其他赛事

需附原创声明,确保无知识产权纠纷

技术可行性:

需说明技术实现路径(如AI、区块链、AR/VR等)

提供技术可行性分析或试点数据(如有)

市场潜力:

需说明目标用户群体与市场应用场景

提供用户调研或市场分析报告(如有)

 

2.乡村振兴

设计赋能乡村振兴,共创美好生活。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发挥设计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中华设计奖特设立乡村振兴赛道,面向全社会征集优秀设计方案或产品,以设计赋能乡村振兴,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

本次征集聚焦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具体方向包括:

村庄规划与设计

文旅艺术与视觉传达

生态环保与农业科技创新

乡村教育空间设计

数字乡村建设与传统文化传承

乡村旅游体验

作品类型

设计方案:包括但不限于村庄规划设计方案、建筑设计效果图、景观设计效果图、产品设计效果图、系统设计架构图、服务设计流程图等。

产品原型:包括但不限于硬件产品原型、软件产品原型、服务平台演示视频等。

提交内容

方案说明:包括项目背景、目标、内容、创新点、实施方案、预期效益等

设计图纸/产品原型/研究报告:根据作品类型提交响应的设计图纸、产品原型或研究报告。

其他材料:包括专利证书、获奖证书、用户反馈等。

 

3.智能科技

智汇设计,未来已来!中华设计奖“智能科技”命题重磅开启,现面向全球设计师、创新团队及高校学子征集优秀设计作品。本次命题聚焦智能电器、健康医疗、绿色低碳三大领域,旨在探索智能科技与日常生活的深度融合,用设计赋能未来.

建议聚焦方向

智能电器:重构人机共生新体验,打造舒适便捷的智能生活环境。

健康医疗:用科技守护健康,注重关爱弱势群体,推动智慧医疗产品和服务创新。

绿色低碳:设计驱动可持续未来,赋能生态循环。

作品类型

产品设计:智能硬件、软件应用、服务平台等。

系统设计:智能家居系统、智慧医疗系统、智能交通系统、智能节能系统等。

服务设计: 基于智能科技的创新服务模式、用户体验设计等。

提交内容:

设计说明(项目背景、目标、内容、创新点等)

设计图纸/产品原型

其他相关材料(专利证书、获奖证书等)

 

4. 数字艺术与交互

重塑感知,智联万物。在科技与人文交汇的浪潮中,数字艺术与交互设计正成为人类探索未来的核心语言。本届中华设计奖数字艺术与交互命题以“未来体验”为主题,我们诚邀全球数字艺术家、交互设计师、创意开发者及跨领域先锋,以“未来体验”为命题,用代码、光影、触感与想象,构建突破维度的沉浸式体验,重新诠释人、技术与世界的关系。

建议聚焦三大方向(任选其一或融合创新):

虚实无界:通过AR/VR、元宇宙、全息投影等技术,模糊现实与虚拟的边界。

感官革命:结合生物传感、触觉反馈、AI生成等,打造多模态交互的沉浸式叙事。

可持续联结:以数字技术重构人与自然、社群的关系,探索低碳未来的诗意表达。

作品类型

数字艺术:生成艺术、数据可视化、NFT艺术、光影装置等

交互体验:XR、智能交互作品、数字场景与虚拟空间作品、游戏设计作品、XR应用作品等。

实验性项目其他各类结合前沿技术(如:生物技术、基因技术、量子技术等)相结合的实验性艺术设计作品。

提交内容

作品概念视频(3分钟内,展示核心交互逻辑与场景效果)。

技术文档(简述技术框架、创新点及实现路径)。

可交互原型或完整作品(线上链接/线下展示方案)。

 

三. 赛制细则

面向海峡两岸、港澳及海外设计机构、企事业单位、商业组织、个人原创设计师及院校师生(含职教赛道和高教赛道参赛群体),设立产品组与概念组。。

 

1. 报名方式与费用

1.1.本次大赛采用网上报名方式,登陆大赛官网“知产中国”(www.cidip.cn)访问中华设计奖“常设赛道”专题页面,根据页面提示和相关说明完成报名和作品提交流程,同一件作品不能同时投递产品组和概念组(拒绝一稿多投)。

1.2.所有参赛者提交作品图纸及电子文件(提交文件均不退回),参赛者必须是参赛作品的设计方或者知识产权的所有者, 所有参赛者必须实名制填写个人信息,参赛作品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1.3.本届大赛采取专家提名和公众报名相结合方式。为保证大赛公平公正性,提名专家和评审专家相互独立,提名专家及提名作品经评审委员会与大赛组委会审核后生效。

1.4.本次大赛不收取报名、参评、参展等费用,参评产品寄送费和获奖嘉宾交通食宿费, 由参赛者自行承担。

2. 设计内容要求

符合相应类别主题,适应市场,兼具文化性、创新性、实用性、可延展性的创意作品,彰显品质生活。设计方案需充分考虑并表现出作品的人文关怀、功能创新、材料环保、用户体验、市场价值等方面。参赛作品必须为原创,不得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或其它任何权利;若存有剽窃等不诚信行为,大赛组委会将取消其参赛资格、获奖资格并保留追诉权力。

3. 设计图纸

A3(297mm×420mm)竖版设计排版图 1 张,附设计说明及论述(中文 300 字左右)。不同角度效果图、三视图(鼓励手绘制图)、实物图片不超过 12 张(不包括竖版排版图)。分辨率不低于 300dpi,图片文件可选用jpg、Tiff、pdf 格式,单个图片文件大小不超过 10M。

设计图纸必须包含参赛作品名称、作品主题、彩色效果图、基本外观尺寸图,产品设计说明。

4. 产品邮寄

产品组参赛作品符合本届大赛要求的产品、系统及服务。

参赛作品必须为产品实物,已上市销售,参赛者有知识产权使用权。

所有产品组参赛者网上报名成功后即可寄出产品实物。

作品价值过高或体积过大请联系组委会沟通协商后再决定是否邮寄。

注:概念组不要求寄送实物。

4.1. 收件信息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学院路107号(浙江省职工服务中心12楼)中华设计奖组委会 林老师 19941402270

(邮寄前请联系组委会确认邮寄产品信息)

4.2.收件截止日期:2025年7月30日

4.3.邮寄费用及作品退回

(1) 所有因作品寄送与退回所产生的费用,均由参赛者自行承担。

(2) 为进一步推广优秀参赛作品,组委会将在赛后进行作品展览活动。获奖作品需永久留存大赛组委会,用于中华设计奖展览馆展品陈列,其他参赛作品将在展览结束后统一寄回。

4.4.作品损坏处理

(1) 作品如在运输过程中破损,组委会将在收到货物的第一时间拍照联系参赛者, 参赛者可根据作品签收和破损情况,自行向快递/物流公司索赔。如作品的破损程度超出了可评审范围,为避免影响评审结果,建议参赛者立即重新寄送新的产品参加评审。

(2) 组委会将保证作品在评审过程中不被人为损坏,但因评审需要,将会对产品造成不可避免的使用及操作痕迹,组委会不承担任何赔偿责任。

温馨提示

参赛作品中涉及动态图形、交互体验、影像类作品的,请联系组委会或发送视频至大赛官方邮箱(award@cidip.cn),邮件请注明“2025 中华设计奖参赛作品+姓名+地区+参赛类别”,若因参赛者个人未标注产生的误报漏报,责任由参赛者自行承担。

所有参赛作品内容中不得出现参赛者姓名与参赛机构的相关信息(包括英文或拼音缩写或与参赛者身份有关的任何图标、图形等),否则被视为违纪,撤销参赛资格。

5. 大赛服务

大赛支持媒体和网站及其相关平台将对大赛进行全面深入报道,相关内容将覆盖PC 端、移动端和社交媒体。

大赛组委会将对具有良好产业化和市场前景的优秀设计作品,组织评估并推荐有关部门、机构以各种形式开展产品化和商品化孵化;帮助已产品化的优秀设计作品需求对接商业资源,加速其商品化过程;连接制造、品牌和商业资源,为有意向出让或合作的优秀设计作品牵线搭桥;同时对大赛获奖作品提供推广增值服务,对大赛活动对接成功的设计作品,优先推广市场渠道。

6. 奖项召回

当遇到以下情况时,中华设计奖组委会有权收回奖项标志的使用权和已颁发的奖金、奖杯和获奖证书:

6.1.获奖作品造成社会危害或负面影响的;

6.2.获奖作品侵犯了其它产品的著作权或其它知识产权的;

6.3.设计者或生产者在未通知主办者的情况下对获奖作品进行明显修改,并继续在该作品上使用获奖标志或利用其进行宣传的。

 

7. 知识产权

7.1.获奖作品的知识产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大赛组委会有权对参赛作品进行文化艺术传播、推广等,并对获奖作品的知识产权享有优先受让权,如需知识产权转让将与作者另签订转让合同书。

7.2.对于所有参赛作品,在参赛者知情的情况下,大赛组委会有权在宣传和推广中使用其相关材料,包括作者信息、设计效果图等。

7.3.谢绝一稿多投,一经发现,大赛组委会将取消作品的参赛资格。

7.4.参赛者严禁抄袭或仿冒他人的产品或设计作品。一旦发现参赛者存在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与他人就参赛作品存在知识产权争议问题,大赛组委会有权取消参赛者资格;因参赛作品的知识产权侵权导致的法律责任全部由参赛者自行承担,并赔偿因此给大赛组委会造成的包括评审费、咨询费等所有损失。

7.5.所有获奖作品和参评作品,主办和承办单位有权出版作品集;所有获奖作品,将留存组委会用于展览展示;大赛主办和承办单位对参赛作品进行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协助申请注册专利。

7.6.未尽事宜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法》。

 

四. 组委会联系方式

如对报名有任何疑问,请洽: 中华设计奖组委会秘书处

林老师 19941409952    林老师 13735436267

电话:0571-86801919   邮箱:award@cidip.cn

本赛制规则的最终解释权及修改权归大赛组委会所有。

                               中华设计奖组委会



中华设计奖“健康生活态”内蒙古首届

农畜产品包装设计大赛

 

中华设计奖“健康生活态”内蒙古首届包装设计大赛旨在汇聚广大设计菁英的创意作品,通过独特视角与创新思维,为内蒙古农畜产品包装提出创新的设计思路和实用的解决方案。鼓励设计师们以新颖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先进的技术手段为农畜产品包装提出创新的设计思路和实用的解决方案。鼓励和引导农业生产者采用更先进的包装技术和设计理念,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

一、组织单位

指导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

内蒙古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畜产品产销服务中心

中华设计奖组委会

支持单位:教育部职业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城市建设艺术设计研究所

澳门城市大学创新设计学院

台湾设计联盟

承办单位:知产中国

二、比赛日程

征集:2025年1月15日-2025年6月30日

评审:2025年7月中旬

颁奖:2025年7月

三、大赛类别

大赛鼓励设计师围绕“粮仓、肉库、奶罐、绒都”四大产业方向,深入了解内蒙古文化和地方特色。通过创新包装设计,创作能够传达内蒙古农畜产品天然、健康、绿色品质的包装。展现内蒙古农畜产品的独特魅力与品质,提升内蒙古地方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文化传播力。

四、参赛要求

1.每类命题可选择一个或多个产品进行设计。(主要以内蒙古牛羊肉产品及地理标志产品为主)

2.在创作时,不能是单体包装,应认真考察调研后,针对某一产品特点,进行家族化、系列化的包装设计(可涉及不同重量、不同规格、不同售卖场景、不同产品定位等)。

3.除上述要求之外,还应设计针对快递的电商包装。

4.作品应包括简要设计介绍;系列包装的设计效果展示图;包装的制作尺寸、材料、结构、工艺说明、成本价格估算等。

5.包装主视图需包含品牌LOGO、绿色食品标志,企业有注册字体的必须使用注册字体且按规定标注地理标志红标。

6.包装涉及的产品生产、销售、规格等相关基础信息应通过调研获取。

7.作品须符合《GB 7718-2011 预包装食品包装标签通则》、《GB 23350-2021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等相关国家法律法规要求。

8.作品上不得出现作者姓名、单位、院校,保留所有设计稿源文件,在评选活动结束后,以备于根据比赛工作组的需求提供相关文件。

五、奖项设置

金奖(2项、1万元/项、证书)

银奖(5项、2千元/项、证书)

铜奖(10项、1千元/项、证书)

优秀作品(18项、证书)

六、赛制安排

本届大赛参赛对象:国内外设计机构、院校师生、商业组织及个人原创设计均可报名参赛。

(一)报名方式与费用

1.本次大赛采用网上报名方式,登陆大赛官网“知产中国”(www.cidip.cn)访问“中华设计奖“健康生活态”内蒙古首届包装设计大赛”专区,根据页面提示和相关说明完成报名和作品提交流程。

2.所有参赛者提交作品图纸及电子文件(提交文件均不退回),参赛者必须是参赛作品的设计方或者知识产权的所有者,所有参赛者必须实名制填写个人信息,参赛作品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3.本届大赛采取专家提名和公众报名相结合方式,专家提名作品直接进入大赛终评。为保证大赛公平公正性,提名专家和评审专家相互独立,提名专家及提名作品经评审委员会与大赛组委会审核后生效。

4.本次大赛不收取报名、参评、参展等费用,参评获奖者交通食宿费,由获奖者自行承担。

(二)设计内容要求

1.符合相应类别主题,适应市场,兼具文化性、创新性、实用性、可延展性的创意作品,彰显品质生活。

2.设计方案需充分考虑并表现出作品的人文关怀、功能创新、材料环保、用户体验、市场价值等方面。

3.参赛作品必须为原创,不得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或其它任何权利。

4.若存有剽窃等不诚信行为,大赛组委会将取消其参赛资格、获奖资格并保留追诉权力。

(三)设计图纸

1.A3(297mm×420mm)竖版设计排版图1张,附设计说明及论述(中文300字左右)。不同角度效果图、三视图(鼓励手绘制图)、实物图片不超过12张(不包括竖版排版图)。分辨率不低于300dpi,图片文件可选用jpg、tiff、pdf格式,单个图片文件大小不超过5M。

2.设计综合展示排版图2- 3张,附设计说明及论述(中文300字左右)。不同角度效果图、三视图(鼓励手绘制图)、实物图片不超过12张(不包括竖版排版图)。每幅图片为A3(297mm×420mm)规格,分辨率不低于300dpi,图片文件可选用jpg、tiff、pdf格式,单个图片文件大小不超过5M。

3.设计图纸必须包含参赛作品名称、作品主题、彩色效果图、基本外观尺寸图,产品设计说明。

(四)产品邮寄

获奖作品需打样邮寄进行线下展览。作品价值过高或体积过大请联系组委会沟通协商后再决定是否邮寄。

1.收件信息: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学院路107号

中华设计奖组委会 祝老师 19941402270

(邮寄前请联系组委会确认邮寄产品信息)

2.收件截止日期:

2025年8月15日

3.邮寄费用及作品退回

3.1所有因作品寄送与退回所产生的费用,均由参赛者自行承担。

3.2为进一步推广优秀参赛作品,组委会将在赛后进行作品展览活动。获奖作品需永久留存大赛组委会,用于中华设计奖展览馆展品陈列,其他参赛作品将在展览结束后统一寄回,着急退回可主动联系大赛组委会。

4.作品损坏处理

4.1作品如在运输过程中破损,组委会将在收到货物的第一时间拍照联系参赛者,参赛者可根据作品签收和破损情况,自行向快递/物流公司索赔。如作品的破损程度超出了可评审范围,为避免影响评审结果,建议参赛者立即重新寄送新的产品参加评审。

4.2组委会将保证作品在评审过程中不被人为损坏,但因评审需要,将会对产品造成不可避免的使用及操作痕迹,组委会不承担任何赔偿责任。

温馨提示

1.参赛作品中涉及动态图形、交互体验、影像类作品的,请联系组委会或发送视频至大赛官方邮箱(award@cidip.cn),邮件请注明““中华设计奖“健康生活态”内蒙古首届包装设计大赛”参赛作品+姓名+地区+参赛类别”,若因参赛者个人未标注产生的误报漏报,责任由参赛者自行承担。

2.所有参赛作品内容中不得出现参赛者姓名与参赛机构的相关信息(包括英文或拼音缩写或与参赛者身份有关的任何图标、图形等),否则被视为违纪,撤销参赛资格。

(五)大赛服务

1.活动支持媒体和网站及其相关平台将对大赛进行全面深入报道,相关内容将覆盖PC 端、移动端和社交媒体。

2.大赛组委会将对具有良好产业化和市场前景的优秀设计作品,组织评估并推荐有关部门、机构以各种形式开展产品化和商品化孵化;帮助已产品化的优秀设计作品需求对接商业资源,加速其商品化过程;连接制造、品牌和商业资源,为有意向出让或合作的优秀设计作品牵线搭桥;同时对大赛获奖作品提供推广增值服务,对大赛活动对接成功的设计作品,优先推广市场渠道。

(六)奖项召回

当遇到以下情况时,中华设计奖组委会有权收回奖项标志的使用权和已颁发的奖金、奖杯和获奖证书:

1.获奖作品造成社会危害或负面影响的。

2.获奖作品侵犯了其它产品的著作权或其它知识产权的。

3.设计者或生产者在未通知主办者的情况下对获奖作品进行明显修改,并继续在该作品上使用获奖标志或利用其进行宣传的。

(七)知识产权

1.获奖作品的知识产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大赛组委会有权对参赛作品进行文化艺术传播、推广等,并对获奖作品的知识产权享有优先受让权,如需知识产权转让将与作者另签订转让合同书。

2.对于所有参赛作品,在参赛者知情的情况下,大赛组委会有权在宣传和推广中使用其相关材料,包括作者信息、设计效果图等。

3.谢绝一稿多投,一经发现,大赛组委会将取消作品的参赛资格。

4.参赛者严禁抄袭或仿冒他人的产品或设计作品。一旦发现参赛者存在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与他人就参赛作品存在知识产权争议问题,大赛组委会有权取消参赛者资格;因参赛作品的知识产权侵权导致的法律责任全部由参赛者自行承担,并赔偿因此给大赛组委会造成的包括评审费、咨询费等所有损失。

5.所有获奖作品和参评作品,主办和承办单位有权出版作品集;大赛主办和承办单位对参赛作品进行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协助申请注册专利。

6.未尽事宜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法》。

七、组委会联系方式

杨老师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 0471-6652115  

林老师 中华设计奖组委会   19941409952   

祝老师 中华设计奖组委会   19941402270

邮箱:award@cidip.cn

本赛制规则的最终解释权及修改权归大赛组委会所有。

附件

内蒙古农畜产品地标目录(135)


地区

产品

乌兰察布市

乌兰察布马铃薯

四子王旗杜蒙羊肉

化德大白菜

商都西芹

四子王旗戈壁羊

凉城123苹果

乌兰察布莜麦

察右前旗甜菜

丰镇胡麻

赤峰市

赤峰荞麦

赤峰绿豆

赤峰小米

昭乌达肉羊

牛家营子桔梗

牛家营子北沙参

敖汉旗荞麦

天山明绿豆

夏家店小米

达里湖鲫鱼

达里湖华子鱼

林东毛毛谷小米

巴林大米

巴林羊肉

巴林牛肉

喀喇沁番茄

喀喇沁青椒

喀喇沁苹果梨

喀喇沁山葡萄

克什克腾亚麻籽

克旗黄芪

鄂尔多斯市

鄂托克阿尔巴斯山羊肉

鄂托克螺旋藻

阿尔巴斯白绒山羊

黄河鲤鱼

黄河鲶鱼

风水梁獭兔

鄂尔多斯细毛羊

巴图湾鲤鱼

巴图湾甲鱼

乌审旗皇香猪

乌审草原红牛

杭锦旗塔拉沟山羊肉

乌审马

鄂尔多斯红葱

呼伦贝尔市

莫力达瓦大豆

莫力达瓦菇娘

莫力达瓦黄烟

莫力达瓦苏子

阿荣玉米

阿荣大豆

阿荣旗柞蚕

阿荣旗白瓜子

阿荣旗白鹅

阿荣马铃薯

根河卜留克

根河黑木耳

呼伦贝尔油菜籽

三河马

三河牛

扎兰屯大米

扎兰屯葵花

扎兰屯沙果

扎兰屯黑木耳

扎兰屯榛子

扎兰屯白瓜子

扎兰屯鸡

呼伦湖秀丽白虾

呼伦湖小白鱼

呼伦湖鲤鱼

呼伦湖白鱼

呼伦贝尔芸豆

鄂伦春蓝莓

鄂伦春黑木耳

鄂伦春北五味子

陈旗鲫

牙克石马铃薯

乌海市

乌海葡萄

巴彦淖尔市

五原小麦

五原灯笼红香瓜

五原黄柿子

河套向日葵

河套番茄

河套巴美肉羊

巴彦淖尔河套枸杞

河套蜜瓜

河套西瓜

巴彦淖尔二狼山白绒山羊

河套黄河鲤鱼

巴彦淖尔河套肉苁蓉

黑柳子白梨脆甜瓜

三道桥西瓜

杭锦后旗甜瓜

乌拉特后旗戈壁红驼

新华韭菜

明安黄芪

锡林郭勒盟

苏尼特羊肉

乌珠穆沁羊肉

锡林郭勒奶酪

阿巴嘎黑马

乌冉克羊

兴安盟

阿尔山卜留克

阿尔山黑木耳

五家户小米

扎赉特大米

吐列毛杜小麦粉

兴安盟小米

兴安盟羊肉

兴安盟牛肉

溪柳紫皮蒜

阿拉善盟

阿拉善肉苁蓉

阿拉善锁阳

阿拉善双峰驼

阿拉善白绒山羊

阿拉善蒙古羊

阿拉善蒙古牛

额济纳蜜瓜

阿拉善沙葱

包头市

固阳马铃薯

固阳黄芪

固阳荞麦

固阳羊肉

土默特羊肉

海岱蒜

达茂草原牛肉

达茂草原羊肉

通辽市

通辽黄玉米

科尔沁牛

库伦荞麦

开鲁红干椒

扎鲁特草原羊

呼和浩特市

毕克齐大葱

哈素海鲤鱼

清水河花菇

武川莜麦

武川土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