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竞赛共设立两大主题。

(一)“质创新生活”主题

创新驱动,设计未来。“质创新生活”主题旨在鼓励设计师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通过设计作品传达追求新质、新动能的理念,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参赛者须选择中华设计奖常设赛道”或中华设计奖“地方赛道”一个或多个命题进行创作分别投稿。

 

(二)“新移动·新生活”主题

“移动”已经成为现代生活新常态,人们因工作、生活、学习、休闲、消费等不同诉求,无时无刻不处于“移动”之中。新的智慧型社会技术系统的不断涌现下,“移动”已经超越了物理空间的位移这一传统概念,演化为一种新的生活习惯、生活状态。技术弥合了时间与空间、现实与虚拟之间的界限。

移动生活方式正在型塑着我们的世界,由此而伴生的产品、交互、服务、体验、场景等元素也呈现新的模式,构建了人与人、人与城市、人与自然的新关系。“新移动·新生活”主题需要针对出行情境下的新需求展开创新设计,可聚焦智慧交通、时尚文旅、城市设施等……解决方案可以是传统意义上的产品,也可以侧重交互设计或服务系统等(但均需包含相关硬件载体作为核心触点),并基于多维创新为人们提供更加自由、 便利、 人性、人文、自然的出行体验。赛题具体规则详见官网。


3.1. “质创新生活”主题

面向海峡两岸、港澳及海外普通高校全日制在校大学生,参赛者须选择中华设计奖常设赛道或中华设计奖地方赛道一个或多个命题进行创作分别投稿。

3.2. “新移动·新生活”主题

面向浙江省全日制高校在校大学生。


1.竞赛赛程根据各赛道的具体安排展开,详见各赛道附件。

2.“质创新生活”主题作品提交,请登陆“知产中国”网站(www.cidip.cn)访问“第七届中华设计奖“高教赛道””专区,根据页面提示和相关说明完成报名和作品提交流程。

3.“新移动·新生活”主题作品提交,请登陆浙江省大学生工业设计竞赛网站,根据页面提示和相关说明完成报名和作品提交流程(http://gysj.zj.moocollege.com)。

4.本届竞赛所有参赛作品仅能选择一个赛道参赛,不允许一稿多投。

5.所有参赛作品必须是本届竞赛期间完成的原创作品,作品未在报刊、杂志、网站及其他媒体公开发表,参赛者须保证对其参赛作品拥有完全的知识产权,无仿冒或侵害他人知识产权行为。


1.竞赛各赛道设立一、二、三等奖若干,具体获奖名额与相见各赛道附件。

2.根据参赛单位组织及获奖情况等综合排名,设立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和“优秀组织奖”等若干名。

3.“质创新生活”主题与“新移动·新生活”主题的特等奖及一等奖获奖作品可直接入围第七届中华设计奖终评环节冲刺大奖。


1.“新移动·新生活”赛道参赛作品收取参赛费400元/件。竞赛参赛费用由参赛队伍所在学校承担,各高校不得以任何理由与形式向参赛学生收费。参赛费由参赛高校统一转账到竞赛指定账号(请在电汇或转账单上务必注明“学校+工业设计竞赛报名费”),账号信息如下:

 名:浙江万里学院

开户行: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宁波鄞州分行营业部

 号:39402001040040919

2.竞赛组委会对本次竞赛的参赛作品拥有展示、出版印刷和宣传的权利。


1.“质创新生活”赛题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学院路107号1215室

邮箱:award@cidip.cn

联系人:林老师(19941409952),张老师(19941402270)

电话:0571-86801919

网址:知产中国(www.cidip.cn)

2.“新移动·新生活”赛题

地址: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钱湖校区53-310室 (315100)

邮箱:yzb@zwu.edu.cn

联系人:翁老师(15168184989),王老师(15888548286)

网址:http://gysj.zj.moocollege.com

3.竞赛秘书处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康泰路8号浙江理工大学临平校区L5-535室

邮箱:zjcsidc@126.com

    联系人:张老师(13346192939)


指导单位:

浙江省教育厅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主办单位:

浙江省大学生科技竞赛委员会

中华设计奖组委会

承办单位:

浙江理工大学

浙江万里学院

知产中国

秘书处单位:

浙江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