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难道都要看起来孤独才能红?为何人们会喜欢孤独感?
发布于: 2018-11-05类别: 产品评测 转载自: ZaomeDesign1493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时尚芭莎艺术(ID:bazaarartchina)

  标星ZaomeDesign订阅号,不错过新鲜内容




不知从何时起,“孤独建筑”的风潮开始风靡。也许是因为人天生就是孤独的,需要找到共鸣;又或者是因为大家单纯地想要拍照留念的时候,希望周围最好没人;也可能是大家想追逐电影《后会无期》里描绘的那种纯粹而远离城市的喧嚣……


=========

「 孤独感?“你喜欢,我不喜欢 


近期,演员王珞丹以制片人的身份制作了12期和建筑师对话的小短片《丹行道》。在第四期和建筑师董功的交谈中,他们聊起了那座从几年前开始就非常热门的“最孤独的图书馆”,并谈起了建筑的孤独感。


董功《海边图书馆》室内空间 @直向建筑


这座建筑的出现让一批建筑都被贴上了“孤独”的标签,也让很多观众对其产生了憧憬之情。事实上,孤独图书馆”并不是建筑师起的名字,而是媒体在撰写文章时给它贴上的标签,它原本的名字是“海边图书馆”


董功《海边图书馆》 @直向建筑


建筑师董功并不喜欢“孤独”这个词,觉得它不够平和,并再三和媒体确认了要修改。但最终推送的文章里还是采用了“全中国最孤独的图书馆”这个标题,才造成了这个“美丽的误会”。


董功《海边图书馆》 @直向建筑


在外界来看,董功因此快速获得了巨大的名气,并接到了更多项目,这无疑令人艳羡。但他始终很抗拒这种“爆红”的现象,并十分抵触“网红”这个身份,并恐惧于别人给这座图书馆打上“实质上很无聊”的批判标签——这和他原本的追求是完全对立的。


董功《海边图书馆》 @直向建筑


到现在,董功才看淡此事,并把其归纳为一种超出学科范围的巧合——并不是建筑故意塑造了孤独感,而是它以一个独特的形式击中了这个时代的某种东西。


董功《海边图书馆》 @直向建筑


“孤独”是一种大众的误读,而“安静”才是建筑师想要传达的氛围与力量。它是所有能打动人的建筑的一个通用法则和绝对标准。实际上,在这座图书馆所处的阿那亚地区,还有不少有意思的建筑。


“阿那亚”转译于梵语阿兰若的英文Aranya,本身就是代表“寂静处、修行处”的意思。另外,很多建筑所具有的自身特色,会让你忽略它们身上所带有的“孤独感”。


阿那亚



=========

「 动人是建筑的另一选项 


当建筑和城市或生活在那的人融为一体时,那它就是动人的。例如,在电影《小偷家族》里,一家人挤在奶奶分配的小房子里时,家仿佛就变成了一个温柔的照顾者。


而又如在侯孝贤的渲染之下,《悲情城市》给我们带来了关于九份的记忆。观众被那里的故事所打动,自发地想要去探索这座远方城市并探索他们的建筑。


李虎《UCCA沙丘美术馆》 @Open建筑事务所


近日,UCCA邀请李虎在距“海边图书馆”步行20分钟距离的地方,打造了一座全新的沙丘美术馆。它位于秦皇岛的黄金海岸边——其天然的海洋沙丘是由于长时间泥沙推移和堆积作用而形成的。因此,美术馆就仿佛是从沙子里自然生长出来的一样,它也同时代表着这里的最大地理特色。


UCCA沙丘美术馆模型


当看到这些图片的时候,你脑海里有没有跳出一个孩子在拿着铲子挖沙子的场景?设计师就是从孩子们的挖沙游戏中得到的灵感,进而打造了这一系列细胞状的“洞穴”。


UCCA沙丘美术馆内部效果图


策划人想要每年推出两场与场地环境和建筑形态相呼应的展览,这意味着艺术家的作品成为了一个“对话者”的角色。它的谈话对象包括观众、室内空间、室外空间和当代艺术本身。这是除其浑然一体的设计外,更动人的一点。在这些引入自然光的空间内,你会模糊自己所停留的位置,留下更深刻的回忆。


于吉作品在“后自然:UCCA沙丘美术馆开幕展”展览现场


郑波作品在“后自然:UCCA沙丘美术馆开幕展”展览现场


更有意思的是,建筑师还同时打造了一座每次只展出一件作品的海上美术馆。它只有在海水低平的时候,才会浮出水面。当人们从栈道走进美术馆时,仿佛在进行一场艺术朝圣之旅。而建筑本身又仿佛是一位海上的隐士,和沙丘美术馆不断地在进行无声的对话。


李虎《海上美术馆》 @Open建筑事务所



=========

「 “我”是固定的建筑,但“我”自由! 


很多建筑师都有着自己的代表性建筑语言,这无疑是很讨巧和树立自己风格的佳策。而在建筑师柳亦春身上,你却找不到这样的痕迹,他想要为每个项目打造属于它们自己的方案,并不断寻求多方面的突破。


柳亦春《龙美术馆》 @大舍建筑


龙美术馆是柳亦春最知名的代表作品,这个伞状结构的清水混凝土作品这几年成为了众多网友的打卡地标。可以想象到的是,如果建筑师连续做5-6个这样的作品,他一定会成为这个领域的权威。柳亦春就像个孩子,不仅没做,还规避了同类型项目。


柳亦春《龙美术馆》室内空间 @大舍建筑


很多人表示在龙美术馆里看完一圈艺术作品,一点也不会觉得累,王珞丹甚至还自顾自地玩起了滑板。这是由于建筑师特意营造了一种“自由”的氛围——柳亦春想要自己的建筑和他一样自由。


柳亦春《龙美术馆》室内空间 @大舍建筑


对于他来说,每个新项目都是一次重新出发,并总是以两面性来看待自己所遇到的困难。虽然会有遗憾和苦恼,但柳亦春也认为没有那些曾经的沉淀,就不会有自己现在对于建筑的深度思考。


柳亦春《八万吨筒仓》 @大舍建筑


就像《八万吨筒仓》项目一样,每一次不同项目的出发都是对时间和地点的再定义。自由是建筑的内在特征,是设计者认真感受过的生活的沉淀。


柳亦春《八万吨筒仓》 @大舍建筑


而“自由”对于建筑师张永和来说,又是另一种意义——它是可以打破传统规则的契机。玻璃垂直住宅》是位于上海的一个城市住房原型,是他在1991年参加日本建筑师杂志比赛的一个参赛作品。如今,它已经被上海西岸建筑与当代艺术双年展定为了永久展馆之一。


张永和《玻璃垂直住宅》 @非常建筑


早在20几年前,他就对固有的“横向景观玻璃开窗没有私密性”这一点进行了批判,并把房屋设计成了垂直透明的形式。它的开敞方向变成了天空和大地,让空间变成了一个冥想场所。以前在建筑的四面设置玻璃窗的形式,被他完全摒弃了。


张永和《玻璃垂直住宅》 @非常建筑


所有的公用设施和家具都被联系了起来,新构成了一个共生的家庭系统——这也是张永和对于“设计的本质是改变生活”的理解。在这座固定的建筑里,藏着一个自由不羁的灵魂。


张永和《玻璃垂直住宅》室内空间 @非常建筑


建筑可以是动人的,也可以是自由的,那它还需要“孤独感”吗?你了解了“孤独”的真正定义吗?建筑因人而存在,在你的眼里,它又具有什么样的特质呢?


王珞丹在短片中说了一句话:“别人眼中的孤独,是我们向内寻找的安静。”希望大家都能够成为坚定而自信地寻求安静的人。




点击阅读原文或者下方小程序

在线购买造么工作室原创好物



文章内容为本站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info@cidip.cn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