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西班牙丨幸会一场艺术的交响
发布于: 2018-04-10类别: 行业资讯 转载自: ZaomeDesign264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LABIRD国际设计工作坊(ID:labird-design)


起初想去西班牙只是由于声名在外的高迪,就是想去探究他那五彩缤纷的建筑形式,感受圣家堂的宏伟壮观,体验巴特罗之家的小巧精致,顺带吹吹海风,喝喝咖啡,满足一下自己的小资情怀。


然而,在先到巴塞罗那的那几天时间里,高迪的建筑并没有给我如此大的震撼,反倒是这座千年的城市,让我感受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初次体验的强烈异国文化让我深深沉迷其中,整日飘荡在城市的各个地方,就想静静地用心去品读这城市,希望与之有所交流。


用世界的视角看西班牙建筑

考察开始之时,我对考察的建筑都有不同的意见。例如,“苹果环”的屋顶为何只是做成平坦的水泥,建筑的语言为何不能更加丰富,甚至听了老师们的解释也不能完全解决我心中的疑惑。再例如老师们一直强调的Patio,我也一直觉得是西班牙文化的产物。


“苹果环”-The Ring


然而,两天后我发现自己一直在用中国人的视角看西班牙建筑,如此不仅不能理解西班牙建筑,反倒会让自己陷入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中。因而当我跳出自己的框架再来看西班牙建筑的时候,我觉得明朗了很多。


有几个印象比较深刻的建筑。


塞尔维亚培训中心


Sevilla的培训中心,如何花最少的代价获得所想要的结果。其实在中国也面临一样的问题,如果没有足够的钱来改造一栋建筑,那建筑师应该何去何从。


塞尔维亚培训中心


这个建筑就给我们指明了一条道路——人的活动需要什么功能,建筑就赋予什么功能。其余用不到的地方依旧保持原样,也是一种独特的建筑语言,在其中活动的人也能体会老建筑的风情。


从这里其实也可以解释我最初对“苹果环” 的误解,一个纯粹简单的建筑形式只是一个结果,究其原因是这个建筑需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其余所做的一切都会显得多余。


塞尔维亚Caxia基金会


同样是Sevilla的Caxia基金会展馆给了我强烈的震撼(原来建筑可以这样与周边建筑形成关联)。整体建筑从外表看上去只有一个标志性的入口,却不知道这个入口之下存在如此大的一块天地。而当周围环境与建筑不是那么和谐的时候,这样的解决办法也给我很大的启发。

     

对历史遗产的保护

西班牙是一个有着极强历史文化的国家,因而随处可见其历史变迁的痕迹,西班牙也比较重视对历史遗产的保护。


与中国对历史遗产的保护所不同的是,西班牙众多的建筑都与历史遗产相融合。就比如陶瓷博物馆,新的建筑建造在老的建筑之上,新老建筑之间有所交流,而新建筑的建造只是由于这个博物馆需要一个陈列的地方。


陶瓷博物馆


这样的处理方式在西班牙随处可见,然而在中国,基本上对于历史遗产处于完全拆除或是完全保护的状态。新老建筑之间的交流较少。或许两国对于历史遗产的保护形式有所不同是因为不同的国情,但是西班牙的这种做法也打开了我对于历史遗产问题的一扇新的大门。


建筑逻辑的重要性

在西班牙的那几天中,我们也看过很多的建筑,走过很多的城市。而这些建筑对于我们的影响不仅仅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筑形态,更是如何将这些建筑抽象成建筑逻辑思维而带回中国,甚至转化为今后自己的建筑风格。


航运客运站


我们所看的每个建筑都有其值得关注的点,就像“苹果环”告诉我们如何尊重环境,对待高差。航运客运站又启示我们如何用一种建筑逻辑去复制建筑单元,甚至可以使得建筑无限增长。CAAC、都市太阳伞和西班牙广场等满足了人们对于室外空间的需求。


都市太阳伞


西班牙广场


我想旅行的意义就在于我们亲身感受于建筑之中,亲身体会建筑的逻辑生成,体会建筑的矛盾及其解决办法。这样的感受真实深刻,对我们今后的建筑语言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这样才真的是将走过的路转化为了脑中的知识,带回中国为自己所用。


三个关键词Power、Truth、Patio

在西班牙的那几天中,这三个词语反复出现在我的脑海中,它们的反复提及足以让我感受到它们的重要性。

建筑对于自然来说本就是人工的产物,建筑本就是强有力的。既然如此不如就强调建筑的力量,强调建筑相较于自然的人工性。

而纯粹的建筑其实一直是我们所追求的,为了迎合周边环境、周边建筑所做的设计往往就会迷失建筑的本真。

至于Patio,则是让我真正体会到了西班牙建筑的灵魂。


蕾娜索菲亚博物馆讲解


这次的旅行真的让我感受到“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的重要性,如今我依旧清晰地记得当我走进书中描绘世界时那一刹那的激动与兴奋,依旧清晰地记得当我的记忆与真实环境相互重叠时那一刹那的震撼与雀跃。或许这样的感觉或许只属于建筑师,只属于和这城市、这建筑的有缘人吧。


巴埃萨的格拉纳达银行


回想起来,西班牙真的是一座越品越有味道的国家,我们走过如此多的岁月积淀的城市,不管是行走在城市的小巷中,还是暴走在乡间小路上,每个城市都各有各的味道,每一刻都能感受到内心的平静。一座两千年的城市往往比几十年的建筑要更有内涵,更值得品读。


摩尔人墙


奔走在各个城市中,思考着人与建筑,建筑与周边环境,建筑与城市的联系,这一切看似枯燥的问题,在真实的体验中显得如此简单易懂,显得如此理所应当。“行万里路”的重要性在此凸显,也在此延续。


巴埃萨的安达卢西亚历史博物馆


想起我和西班牙的缘分也是细水长流。大二时期的一次无意间的选择,让我投缘于巴埃萨的特尔加诺住宅;大三时期的一次案例分析,又让我沉迷于都市太阳伞,希冀着能有一次相遇。力学课上讲到的高迪的链型拱,在真实的建筑上显得如此清晰而有条理,或许这些都是冥冥之中的缘分吧,让我注定要和西班牙有一次深入的对话。


当年的特尔加诺住宅模型


如今这些梦想都实现了,而缘分似乎还在继续,保留着马德里的地铁卡,里面剩下的唯一一次地铁票,或许就能连接起如今与十年后的我吧。


非常感谢杨若菡同学的精彩分享





文章内容为本站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info@cidip.cn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