潦倒半生,却情妇不断!50岁被建筑界封神,最终还是贫穷至死!
Publish: 2018-08-20Category: Hot reprint From: 普象工业设计小站1565000

他,身材矮小面带伤疤,

潦倒一生却妻妾成群。

他,50岁展露头角,

短短20年被建筑界封神,

留下的作品成为永恒。

他是当代最有影响力的建筑师,

却鲜为人知。

他究竟是何许人也?



世人不知道路易斯·康,

但与他同期的建筑大师贝聿铭,

都承认自己比不上他。



有意思的是,两位大师曾有两次交锋。在肯尼迪图书馆和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的竞标中,路易斯康都以失败告终。


贝聿铭总能以外交家般的谈吐和略带神秘的东方贵族气质,征服甲方。而不修边幅的路易斯·康,只能带着他晦涩难懂的理论和图纸,靠边站。


▲肯尼迪图书馆


▲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


现在,101岁的贝老爷子仍活跃于公众视野。



而康早在40多年前心脏病发作,死于家乡的车站。


▲百分百竞标失败者——康


01


商场失意,情场得意

大师的私生活



路易斯康是真正的一代宗师,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但在当时,他不会包装和推销自己,不会迎合设计潮流,也不会向甲方爸爸妥协。他穷困一生,在物质上除了书和领带他一无所有,死前几乎破产。


然鹅!虽然没房没车是个穷逼!但康的女人缘是极好的!


相伴终生的妻子Esther

1924年,康从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毕业。6年后,他与母校其他院系的大美女艾斯特结了婚。



康投标的项目常常失败,欠债累累,妻子独自养家,却也拒绝离婚。在康死后,还为他承担几十万美元的债务。


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女子Anne Tyng

她是康的助手,也是康的灵感缪斯。



她还是康的“几何结构策略师”,帮助康找到自己。在她的帮助下,康完成自己姗姗来迟的成名作:耶鲁大学美术馆。


▲耶鲁大学美术馆标志性的三角形天花板


痴情守候者Harriet



与安分开后,他又与小他30岁的荷丽雅特展开了黄昏恋。荷丽雅特是一名景观建筑师,与康合作了金贝尔艺术博物馆的项目。她用尽一生等待康,甚至相信他死前的出行是为了来跟自己一起生活。


▲风韵犹存的俏老太,年轻时一定是个美人


他这三个女人,都为他的才识和人格魅力倾倒,说是伴侣,其实更像是忠实信徒。她们一共为他生育了一儿两女,给了他无限的包容与爱。他的三个家庭相隔不过数英里,他们互相知晓对方的存在,但在他葬礼之前从未谋面。


02


秒杀一切网红书店

神之图书馆


"对那些低能的建筑师来说,建筑不过是挣钱的来源。而不象它所应该的那样--创造美感和艺术。对我来说,建筑不是事务,而是我的宗教,我的信仰,我为人类幸福、享乐而为之献身的事业"。

                                                        ——路易斯·康


埃克赛特图书馆The Phillips Exeter Academy Library



世界上最大的学校图书馆,耗时26年完成,是一座古典精神的现代建筑。



如果你冒雨前来,建筑的各个方向都是入口。



别看它就是个对称的方盒子,内里却大有乾坤!



中庭的四面是方形混凝土立面,中央有圆形掏空。



完美的几何形体歌颂了形式本身的美感。



光从屋顶和侧面的窗口进入,所有的区域都是通透的。



康的建筑让人相信他找到了与上帝沟通的方式~



03


失败的创业者

成就无人可及



从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后,他做了很久的绘图员,46岁时终于创业,开了家建筑事务所。由于他的行事风格,事务所常年亏损,他要靠自己教书的收入来补贴。


▲激情教学的康

▲每周工作80小时的康


在这个一切都用力过猛的时代,康却不紧不慢。他以宗教和音乐为信仰,游历埃及罗马,研究德意志古典哲学和浪漫主义哲学,甚至连东方的老庄学说也在他的涉猎范围。耗费很长的时间,为一个项目做十几种方案,画几百张图纸。站在空间使用者的角度考虑,把每一个细节做好。虽然作品不多,但他找到了自我,坚持做自己心仪的设计。


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

现代建筑的一个重要贡献是解放了结构对于表皮的束缚。建筑创作变得更自由了,也更容易了,缺少了思考。同样的结构,可以穿上"欧式"外衣,也可以套上"乡土"符号。形式变得肤浅而无意义,现代主义陷入危机。


▲现代主义代表性建筑包豪斯校舍


康带领了一代建筑师远离了标准的玻璃和钢盒子现代主义。建筑在他这里是高度整合的,结构、功能、形态、光影,各种建筑问题紧紧关联在一起。


康对现代主义的理解:孟加拉国会大楼


“艺术是上帝的语言,结构是光的创造者。建筑师是传递空间美感的人。”



大厦外观由大理石线条和混凝土构成。



相邻的建筑是清水砖混结构,部分为红砖墙。



墙体上开着方形,圆形或三角形的大孔洞,其形象厚实、粗粝、显得原始而神秘,符合孟加拉当地的人文地理特点。



康的设计风格受古代遗迹影响,倾向于宏伟庞大,却又静谧典雅,与柯布西耶、赖特以及密斯凡德罗等标准现代主义不同。他以极为出色的建筑理论与实践,启迪了后现代主义,影响了建筑发展的方向。


  

▲意大利插画师FedericoBabina,以康的作品构建成康的面孔

04


光影与神,材料结构与永恒

有作品支撑的理论



追光少年的献礼:Kimbal museum金贝尔美术馆

康在童年时期,就显示出他与光的不寻常关系。三岁时,康在爱沙尼亚岛的家中被燃烧炉子的火光吸引,他想与里面的煤炭玩耍,于是在脸颊和手背上留下了永远的伤疤。母亲并未觉得他丑陋,反而因此认为他注定不凡。事实也是如此,伴着光的烙印,他提出光影于建筑的重要性。


“设计空间就是设计光亮”


虽然它看起来像牛棚。



但从使用者的视角看,则大有玄机。



人在开放的建筑能感到与外界联系的“安全感”,但为了防止过多紫外线损害艺术品,美术作品陈列室总是封闭而昏暗。



康的美术馆就不一样,他在每个拱形上开了0.9m的天窗,引入自然光,再利用弧线形的反光板和拱,让刺眼的光漫反射两次,这样光线就变得柔和。



长条的圆拱只在尽头做支撑,这样展览空间内就没有难看的柱子出现。



灰白色现浇混凝土、灰米色的天然钙华石和橡木是康的常用搭配。



康与砖对话

在这之前,人们认为砖的受力有限,只适合做堆砌结构。但是康说,要尊重材料,倾听材料。“砖说,我要成为拱”于是康做了混凝土过梁,解决掉了水平测推力,让砖成为了拱,把不可能变成奇迹。



砖结构是一种抗压能力极强,但抗拉极差的材料,而做成拱能最大发挥其材料本性。


▲大量运用砖拱结构的印度管理学院


▲后世对砖拱的应用


05


未完待续

《……》



想了解这位大师更多,

可以观看这部纪录片。

由他的私生子Nathaniel Kahn拍摄:

▼《我的建筑师——寻父之旅》▼



在缅怀和寻找父亲的旅行中,

他走遍康的建筑,访遍相关人物。

让人们更深地认识了这位伟大的建筑师,

片尾讲到了康未完成的建筑,

他试图通过这座建筑连接世界所有犹太人。



康的时代已经结束,

而我们还拥有无限的可能。


图片来源于网络

- END -


 欢迎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如需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获取授权 


分享:
Comment 0